1. 宣传动员下沉,压实属地责任凝聚合力
强化组织领导,层层压实责任:在普查工作前期调度会上,县“四普”办创新工作方法,对乡镇、重点行政村文物保护员进行培训,有效争取了镇、村两级属地的高度重视和实质性支持。此举显著提升了基层组织的参与度和责任感。
织密信息网络,广开线索渠道:依托镇村组织力量,通过召开村民会议、发放宣传册、张贴公告、利用微信群等多种形式,深入宣传文物普查意义及线索征集办法,广泛发动群众积极提供新线索,营造了“保护文物,人人有责”的浓厚氛围,构建了覆盖广泛的基层信息网络。
2. 田野走访深耕,依靠群众智慧挖掘潜能
老点复查与新点探寻结合,深挖细究:队员们在对已知文物点进行系统性复查和田野调查的过程中,绝不满足于现状记录,而是将此作为发现新线索的重要契机。他们带着问题意识,在调查间隙和休息时间,大量走访、深入咨询当地老村民、村干部、乡土文化爱好者,耐心询问当地历史传说、地名由来、旧时建筑、生产活动遗迹等信息。
扎根田间地头,捕捉蛛丝马迹:队员们坚持“用脚丈量,用心倾听”,常常在田间地头、村口树下与村民“蹲点式”交流,不放过任何口述史中的细节。这些来自民间、源于生活的点滴信息,经过专业研判,往往成为指向未知文物遗存的关键线索。
3. 经验传承引领,依托专业智慧精准勘探
积极发挥“老带新”机制作用,由经验丰富的“三普”老队员带领青年队员,深入观察山形地势、水文地貌特征,结合历史文献和地方志记载,运用长期积累的勘探经验进行综合研判。尤其在古墓葬、古遗址等隐蔽性强、经验依赖性高的领域,这种基于地形地貌分析和历史经验判断的“土办法”与新技术结合,成效显著,成功定位了一批重要新发现。